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Soooo embarrassing


One of my friends who might have gone to Luxy with me chose the same day launching another party. Well…I learned this from other friends. ( cuz they asked me I should go to ur party or hers? Of course, I said’it’s up to u.’)

I am not angry…but this is really really awkward.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o see this happened to me…it’s sooo embarrassing.

Organizing a party in Taiwan is hard but gets little result. Yha…this made me realize that I am not in Kenya but in Taiwan. I am strange to many Taiwanese and vice versa. If I invite people to my party, many will ask me “who will b there?” For me, it’s kinda rude cuz they care more abt the guests than me. I agree that guests really matter but people shouldn’t ask me directly like that…It’s like u r inviting people to ur wedding party but they ask ‘who will join the party?’ first to decide whether to go. It’s really awful.

I am so sick of this. Well,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are the ones I don’t want to change and couldn’t blame for. Nobody is wrong. It’s just all abt my own feeling.

Anyway, there’s no demand for party from Taiwanese. However, I will launch more parties because I like to bring happiness to people. I just don’t want to act like a dork again.


這只是一篇對事不對人的文章. Don't take it personally!

The difficulties I face...

其實在AIESEC(@)的學習一點都不難,最難的是走出@後我要怎麼發揮影響力讓更多人願意去關愛這個世界?

我所說的影響力包含工作能力還有身為一個global citizen該有的價值觀(or @ competency),這兩個缺一不可。

離開@的執行階層後(我還沒離開@!),就比較少和@er接觸,接觸朋友、同學的反而多了。然而我常常會觀察到與@給我的理念相牴觸的思想或行為。其實我也沒有離開多久(從回台灣算起),這一陣子我都是沉默的,我還在適應沒有@的生活圈。

當一個人看到多數人和自己理念相衝突的時候,通常會保持沉默,會站出來影響別人的才是有leadership的人,才是一個leader!那我呢?我好像只有別人訪問我或是我在演講時才會發聲。

@為什麼要有Exchange??除了基本教義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去測試自己是不是能夠在真實的環境(@的工作環境太過理想)去影響別人,這是@experience的一環,而且它很重要,可是我覺得很多人都忽略它了。不過我也看到了有做的很好的老骨頭!

目前為止我都很沉默,如果再繼續沉默下去,就枉費@和前輩培養我了,而且這就證明@的教育是失敗的。我很討厭說一套做一套的人,以前在@講那麼多,如果現在我不去做,那我就會變成那個我討厭的人。我並沒有要變成激進派的革命份子,但我會從生活中去實踐,現在的環境就是我最好的挑戰。

我聽到很多人報怨@給的工作太多或是teammate太差有的沒的,我覺得抱怨的人應該要懂得感恩,這些訓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透過這些磨練,加強自己的信心、價值觀,出了社會才會更有勇氣去影響別人。@不是一直在說要培養leadership嗎?如果在@這樣小圈子的困難都不能夠克服,那以後要談什麼leadership?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色情與符號

符號是物品與物品的關係。根據布希亞理論,色情早非我們息已認定的男女性交公然傳布,而是符號不斷自我繁衍增值遮蓋了真相早已缺席這個事實,而人們自欺欺人,沉溺更多符號消費,卻以為在尋找證據、重構真相。台灣的社會政治化,而政治符碼化成為擬象。一件物品具有使用功能、交換功能、象徵功能、與符號功能。例如:立法委員打架,使用功能就是報導出來,交換功能就是廣告收入,象徵功能就是觀眾會聯想到自己繳稅給這些立法委員當薪水,他們在立法院打架這樣的狀況,其他觀眾一定會有跟我一樣的想法,象徵聯繫了物品與人的關係,藉由物品的象徵轉換功能,人做為主體可以沉思自我的存在及與他人的關係。而符號功能則是藉由新聞報導我們會強化我們對某立委的印象,而增生出更多符碼,真相卻因此被掩蓋。


出自林芳玟 色情研究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師弟精神的實踐

肯亞國際志工經驗

今年暑假從七月到九月底,透過一個國際性的青年組織,我到肯亞的貧民窟當國際志工。我選擇了在肯亞過個不一樣的暑假來挑戰自我。這個暑假很震撼,它改變了我對人生的態度,也改變了我對世界的態度。

巨大的文化衝擊

 先前多次的國際經驗,加上電視上常看到的貧民窟報導,讓我誤以為文化適應的問題並不困難,一直到踏出機場、踏進貧民窟才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肯亞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落後,但是巨大的文化落差,包含人的習性、人的膚色、如何被注視被看待、生活環境、交通等,新的衝擊不斷湧來,讓我整整一個禮拜完全無法去思考,我的防禦性變的特別強,也非常緊張,這樣的經驗是我從未有的。我也發現,種族歧視還是在我心中存在著,例如:肯亞的大眾交通工具比較擁擠、骯髒、不安全,於是種族優越感就會讓自己不想和這些「野蠻人」同坐。雖然在台灣一直說我們要平等對待其他種族的人,但是很多人只是觀念上知道,卻做不到。

 池田SGI會長說:「驕傲是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心改變,一切跟著改變。」如果我沒辦法消除掉心中的歧視,我就無法真正學習到任何東西,在肯亞也無法擁有快樂的志工經驗還有生活。所以我一定要透過自己和當地人真誠的對話,在我離開肯亞前克服掉這樣的歧視及偏見,和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而透過信仰法華經,就是最好的方法。

貧民窟志工實習

 服務的地方是在距離首都奈洛比二十分鐘車程的馬薩瑞(Mathare),為肯亞第二大貧民窟,人口密度相當高,約有五十萬人口。我在中學教書,我會在下課前讓由學生提問,讓他們知道更多這世界上發生的事情,也激勵他們努力念書,長大後也可以成為志工去服務別人。此外,我也教導一些婦女及年輕人一些做生意的方法,到慈善機構及銀行去找資金來協助他們做生意。幫助當地的非營利組織作發展,設置網站、重新定義組織未來方向也是我主要的工作之一。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愛滋病的宣導工作了,愛滋病是全球非常熱門的議題但是台灣卻沒有這樣的環境讓我去學習,透過在當地的愛滋病診所服務、閱讀書籍、探訪病人,除了對愛滋病有更深的認識,我更了解貧民窟的人、事、物。你(妳)知道年輕女性的愛滋病感染率比男性還要高嗎?尤其在貧民窟,很多年輕的女生因為貧窮而被迫從事性交易而染病,染病後因為免疫力下降,身體變得虛弱,家庭就少了一個可以賺錢的勞動人口,像這樣的惡性循環(vicious circle)在貧民窟不斷發生。諾貝爾和平獎得主Yunus就曾經在CNN訪談時說過:「貧窮不是貧窮人造成的,而是社會體系(system)出了問題。制度體系是人為的,也只有人能夠去改變,那個責任就是在你(妳)我身上。」

肯亞的學會經驗

另外一個去肯亞的目標就是認識肯亞的學會員。兩個禮拜後,台灣這邊還是沒有肯亞學會員的消息,我就下定決心要自己找。某天早上我在唱題時,祈求那天一定要找到學會員,在御本尊的安排下,我和奈洛比大學的日本教授巧遇,她剛好也是學會員,在她的安排下,我開始參加座談會。我非常享受在那邊的每一次座談會,雖然參加人數並不多,但每個人踴躍的發言,讓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我們討論池田先生的指導,看學會的影片、分享自己的心得體驗。參加者有印度人、日本人、肯亞人、還有美國人,來自不同國家、種族、文化,但是大家異體同心,那種凝聚的力量是非常震撼的。Mam(我的寄宿家庭媽媽)也因為我的影響,而加入了學會,我和Mam最享受的時光就是飯後在客廳一起唱題,Mam的小孩都在國外,先生早逝,但Mam因為參加學會,找到了新的人生。我也很感激肯亞的學會員這樣地照顧我,透過每天持續唱題,還有肯亞的學會活動讓我信心增強,回來台灣後,也投入更多時間在學會活動。

這次的肯亞學會經驗,讓我深深感受到身為台灣的學會員,尤其是大學部學生,真的很幸運,在肯亞的學會還處於草創時期,很多組織都不完整,但是因為學會前輩的努力,現在台灣各地都有會館可以活動,還有從未來部到多寶會,在台灣學會活動都能夠受到妥善的照顧;其他國家的學會員也都以羨慕的口氣告訴我:「台灣的學會員信心很強,池田先生要我們和你們多學習,」在這邊我真的要跟學會的前輩獻上感謝之意,謝謝你們讓我們茁壯、有福運來信心。

我的改變

從我去肯亞後,更加關注世界的議題,我對於週遭的事物更敏感更關心,也培養對社會議題關注的能力,這對於未來在職場上的表現是相當有幫助的,畢竟所有的事情到最後都仍然還是回歸到人本,其實透過學會活動、家訪,我們一直都在學習如何去幫助別人、和人相處、為社會出一份心力,這些似乎是在幫助他人,但是其實最大收穫、得到最多福運的是自己。

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會有勇氣去肯亞貧民窟,還花時間去做志工,原因是我有信心,而且我想增強自己的信心,佛教的修行其實就是湧現內在的潛能,透過信、行、學挑戰自己,也激勵別人做相同的事情,越是處於困難的環境,信心也就越強。池田先生也說過:「當你有越多不同的經驗,那些經驗會對你將來生活有益處的」;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貢獻社會。如果不把自己所學的知識貢獻出來,反而用來投機取巧,那是在剝削知識。池田先生畢生為了和平奮鬥,我們也要發揮師弟精神和池田先生一起努力。

參考資料:

SGI monthly newsletter, July 2007.

CNN諾貝爾和平獎得主Yunus專訪:www.cnn.com/video